南昌建智慧平安小區 進出可人臉識別 2016年09月30日09:29 來源:大眾網|
“咔嚓”!只要進出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丁公路街道南柴北苑社區門口,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便馬上工作,自動拍下過往行人的照片,并保存在后臺數據庫。
“慣偷一進來,系統就會自動。”社區保安介紹說,以前由于沒有任何物防、技防措施,外人可隨意進出,社區治安環境讓人憂慮,自從安裝了“人臉卡口”系統,小區治安防控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近日,記者隨“和諧平安贛鄱行”采風團一行來到南柴北苑社區,實地感受現代高新科技給小區平安帶來的“福音”。
丁公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海燕告訴記者,作為西湖區今年上半年的十大重點工程之一,丁公路街道在推進綜合整治項目中開展了“智慧平安小區”建設,運用高科技手段為居民“看家護院”,打造了南昌市首個開放式平安社區。
據介紹,南柴北苑社區在7個主要路口設置了14套動態人臉識別卡口,在26棟建筑物的271個點位上安裝了高清攝像頭,并通過社區綜治和指揮中心,形成“卡住口、封住面、智能化”的安全防控體系。
記者了解到,“智慧平安小區”除具備人臉識別及“黑名單”實時預警功能外,還具備“一鍵求助”、矛盾糾紛管理等小區綜合服務管理以及重點人群布控、實時軌跡回放、車牌抓拍與檢索、智能分析監控、高效指揮中心+快速反應人防等功能。
今年9月22日22時01分,南柴北苑社區智慧云平臺智能報警:社區內有人跑動、斗毆,并有人員聚集。指揮中心立即通知社區巡邏保安。不到一分鐘,保安就及時趕到現場,發現一名斗毆人員倒地不起。見保安到來,其他斗毆人員分頭逃散,一起可能惡化的斗毆事件被及時制止,避免了更多人員傷亡。隨后,指揮中心通過技防與保安人防聯動,成功抓獲逃散人員并移交公安機關。
“警方根據社區智慧云平臺的全程監控錄像,不僅成功破獲此案,還發現了斗毆人員藏匿的兇器和準備銷毀證物兩條重要線索。”南昌市西湖區委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李建華告訴記者,南柴北苑“智慧平安小區”改造至今,除協助警方破獲這起刑事案件外,還現場抓獲(未遂)事件兩起,實現了“兩搶一盜”零發案,平安創建效應正日益顯現。
“這也是全市首個政府購買公共安全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的典范項目。”李建華介紹說,“智慧平安小區”建設采取民營資本投入為主、受益居民適量出資、政府購買全程服務、保險理賠托底的模式運作,讓“居民少花錢,平安過好每一天。”
據研發這套系統的江西高創安邦公司董事長肖剛介紹,該公司積極探索民營資本投入社會安防領域新模式,融人工智能、、云平臺與分析和專業保安值守于一體,為社會提供獨創的“地網工程”綜合安全服務,全力助推平安建設。
高新區艾湖村社區位于南昌市郊,是典型的城中村。“過去,這里聚眾賭博、打架斗毆以及偷盜電瓶車現象頻發,社會治理存在不少安全隱患。”艾湖村社區治保主任鄧志明說。
如今,走在高新區火炬二路上,記者不時看到幾名穿著保安制服的巡查人員在人員密集的集貿市場等地巡邏,周邊秩序一片井然。“今年這里的發案數與去年同比下降了23.8%。”鄧志明告訴記者。
高新區維穩處處長蔡華介紹說,去年6月,艾湖村與江西高創安邦公司合作建設“智慧平安小區”,加大了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在轄區治安案件易發區域安裝了18個監控攝像頭,同時招聘了12名保安員,分三班次、全時段在轄區內進行治安巡邏,小區治安面貌煥然一新。
在平安建設的良好示范效應下,今年6月,南昌市綜治辦下發文件,要求在全市紅谷灘新區、東湖區、西湖區、南昌縣、進賢縣等3縣9區建設108個“智慧平安小區”,并根據統一規范、統一施工、統一值守、統一并入地網工程的原則,異地同步實施該項工程。
“全力打造可運用、可推廣、可復制的‘智慧平安小區’工程,可以積小安為大安,全面提升全市平安建設水平。”南昌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綜治辦主任趙澤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在南昌,已有越來越多的居民小區像南柴北苑和艾湖村社區一樣,從安全防范能力弱,治安環境差,治安、刑事案件高發變成“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生活優質”的平安小區。
責任編輯:田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