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慧停車行業內接連發布融資消息,且融資總額巨大。在智慧出行大板塊下,智慧停車行業內爆發的融資風暴讓互聯網圈內的格局之爭迅速降臨到這個行業上。
“近期,我們將對外宣布獲得的B輪融資,具體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0億?!边@是智慧停車企業ETCP的CEO譚龍在第二屆云停車論壇上對外宣布的消息。之后,ETCP正式對外公布B輪融資額——15.5億人民幣。隨后,另一家智慧停車企業停簡單也于近日公布了新一輪融資消息,B輪融資上億元,但融資具體金額不明。
縱觀整個智慧停車行業,兩年內,行業內每次重大融資的發布都將整個行業向前推進一大步。而如今短時間內爆發的融資風暴讓行業內呈現出一幅“群雄并起”的大場面。然而,最終的行業格局真會這樣么?
其實,相比群雄并起,在互聯網圈內,另外一種理念則被更多人所信奉——“贏家通吃”。有人認為,一旦市場上有一家做成了巨頭,其他公司的機會就機會渺茫。其面臨的命運不是被收購就是長期被巨頭和新進入者蠶食,甚至有人斷言,老二非死不可。
這樣的行情并不是絕對的,在一些領域里,“群雄并起”情況也相當常見。諸如電商、團購、外賣等非獨占資源提供商的存在,龐大的消費群體使得在細分領域有所建樹的企業都能發展得風生水起。
一面是更多擁躉的“贏家通吃”,一面是接連發布融資重磅的整個行業。對于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來說,通過從行業的眾多特性和發展面臨的難點反推,或許不難看出其未來格局的發展走向。
難點一:產權分散 圈不住地難搭臺
作為全球汽車市場最為發達的國家,在“互聯網+停車”領域,美國的發展可謂走在前列。以美國本土其最為知名的停車軟件Park me為例,其采取了動態定價的模式,主要通過收取交易費用的方式實現盈利。通過建立了P2P的網絡,城市居民可以將私家車位或者其他犄角旮旯的地方分享給一些急需找車位的車主,這種被其創始人Sam Friedman稱作“類似其他剩余市場的運營模式”的經營戰略為其帶來了成功。
在這樣的繁榮景象背后,究其原因是美國政府對停車場資源的集體管控以及對Park me們的開放扶持政策。第一時間將資源分享,從終端實現引流,一下獲得龐大的體量。
反觀國內停車市場,這個傳統行當里,從業者身份復雜:既有經營公共資源的官方參與,又有來路多樣的商業運營,還有獨占一地的私人擁有者,資源門檻極高,利益協調復雜。雖然商場、醫院、社區以及路邊停車場隨處可見,但各種類型的的停車資源均“各自為政”。停車場資源的產權方眾多復雜導致圈地問題成為“老大難”。
于是乎,在市場的發展上,哪家圈地最廣,哪家就更有先天優勢。而這種先天優勢很有可能以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甚至直接將競爭對手生生壓死。同時,由于停車場資源具有獨占性和壟斷性,車場資源的廣泛程度直接決定了其未來發展的最終體量,所以,對停車資源的搶奪成了各家企業爭奪的焦點。
在目前國內互聯網+停車O2O行業中,以ETCP為代表的多家智慧停車企業早已在圈地大戰中竭盡所能。據了解,由于在國內大中型城市內已悄悄發展四年,同時憑借其A輪5200萬美元的行業最高融資額,ETCP在圈地階段掌握先機,獲得了目前國內絕大多數智能停車場資源,成為目前最有可能滾起雪球的停車公司。
難點二:需求分散 眾口難調拼平臺
相比直接服務客戶的眾多互聯網應用,作為高頻剛需的停車服務所能連接的遠不止是單獨的停車流程本身。由于對車場的位置和服務的設施屬性有別,不同的停車場所要實現的價值也千差萬別。大型商圈想要車主快速通行、交通樞紐希望實現車位導航、高端社區希望入駐汽車后服……除此之外,錯時停車、車位租賃、反向尋車、洗車保養、甚至與其自有的會員積分體系進行打通,完善其商業閉環,提升消費體驗等。
相比對停車場資源的比拼,這些由停車而衍生出的眾多要求顯然對于智慧停車企業提出的考驗更大。因為相比跑馬圈地的搶時間硬工程,對于產品和服務的研發意味著對整個企業發展方向和技術實力的多維度考驗。只有那些擁有強大的技術團隊以及對未來停車行業遠景規劃的企業,才有可能讓單純的停車獲得更大的收益。
目前,在國內智慧停車行業內,率先提出停車2.0大平臺運營理念的ETCP在行業內的動作無疑更為超前。據了解,憑借其眾多的優質停車資源和萬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后,其推出的商業產品庫也迅速擴大,服務涉及大型商圈、交通樞紐、金融企業、用車出行等眾多行業。在大平臺的發展思路上,作為智慧停車創始企業的ETCP無疑又領先了一步。
面對“停車資源”和“平臺功能”的兩大考驗,智慧停車的未來格局也勢必依次發展。在目前行業內的創始企業掌握眾多停車資源、廣闊運營平臺、眾多商業產品和行業內最高的B輪融資的當下,其他企業想要與其在這兩個維度走到同一量級,實現群雄并起,這次融資風暴恐怕難以令其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