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鐵塔
單管塔
高度:
一般15~50米;
優點:
簡潔、美觀、占地面積較小;
施工安裝速度快,適用于具備吊裝設備操作條件下的各類場景。
缺點:
長懸臂結構,抗風性能較差,桿頂位移較大;
對現場有施工條件限制;
造價相對傳統鐵塔高,安裝天線、維護相對較難。
工期、造價:
基礎建設周期7-10天,基礎養護28天,安裝桿約1天;
桿身風壓不同、是否美化造價也不同
大多數為樁基礎,少數用獨立基礎,地質不同,造價差別會較大。
四邊形角鋼塔
適用于山區、鄉村等對塔體美觀要求不高的場景
高度:
各種高度均適用
優點:
傳統鐵塔形式,使用廣泛,質量容易保證,安全度高
加工、安裝、使用及維護方便
建設成本低
可以建造在機房頂,節約用地及節省基礎造價,尤其在山頂等場地不大時較適合。
缺點:
體量較大、外觀不美觀;
施工周期相對較長
工期、造價:
基礎建設周期7-10天,基礎養護二十多天,安裝鐵塔約5~8天;
樁基礎或獨立基礎,地質不同,造價差別會較大。
三邊形角鋼塔
適用于風壓不高的山區、鄉村等對塔體美觀要求不高的場景。
高度:
各種高度均適用
優點:
與四角鐵塔相似,質量容易保證,安全度高;
加工、安裝、使用及維護方便;
建設成本低。
缺點:
整體結構抗扭較差,不適合高風壓地區。
無法做在機房頂,占地大
工期、造價:
施工周期及桿身單價與四角鐵塔差不多,50米塔身價格約15萬。
三管塔
適用于城市郊區、縣城、鄉鎮、田野、丘陵、山區等對景觀要求低,易于征地的區域;擬建場地面積較小,有節約用地考慮的區域。
優點:
相比角鋼塔構件數量減少,經濟性能好;占地面積小;構造簡單,運輸安裝方便,對二次轉運要求低;結構安全可靠;風荷載體型系數較小
缺點:
剛度較弱;高度不宜高于55m;無景觀功能;單結構抗扭較差;構件多、 節點多;搬遷重復利用困難
燈桿、景觀塔
美化塔造型多樣,可根據具體基站環境設計外觀造型,能夠很好的融入到基站環境中去,便于談站。
仿生樹
拉線塔
適用于山區、屋面等對塔體美觀要求不高的場景。
高度:
12~50米,較少用
優點:
用鋼量少,加工及施工便捷,對基礎要求低;
缺點:
現場需要有較大的拉線空間,
需要經常對拉線及塔體進行維護;
施工技術要求高,安全度低,容易由于人為意外破壞出現重大安全事故。
支撐桿
適用于租用機房屋面要求天線掛高較高的場景,部分高山站也可采用。
高度:
10~20米,屋面一般不超過15米
優點:
安裝方便,施工速度快,造價低廉;
缺點:
美觀性差,共享能力有限。若多個系統時,屋面要做多個支撐桿來滿足要求。
注意:屋面支撐桿基礎有化學錨栓直接固定、植鋼筋做柱墩、鑿原結構柱焊鋼筋做柱墩等方法。(化學錨栓應慎用)
抱桿
適用于租用機房屋面、高速路覆蓋等對塔高要求不高的場景。
高度:
3~6米,一般不超過8米
優點:
安裝方便,施工速度快,造價低廉;
缺點:
美觀性差,高度受限。
增高架
增高架也叫籠架、用于租用機房屋面、目前較少用。
高度:
一般不超過15米
優點:
天線安裝數量多,使用方便;
缺點:
美觀性差,高度受限。
塔房一體化基站
機房與鐵塔結合在一起的基站。適用于選址困難、永久建站風險大、大型集會臨時應急、重大事件快速響應等場景。
高度:
15~35米
優點:
安裝方便、快速,可多次重復使用
缺點:
對安裝現場要求有一定的運輸及施工條件
外表美觀。
體量小。
有直立燈桿造型、空調型、燈柱型、近似水箱型、花架型等多種美化天線造型。
為和周圍景觀相協調,可采不同的美化天線桿造型。
市區建站采用美化天線越來越多。
圓柱型
燈桿型
空調型
壁掛型
方柱型
共建共享鐵塔案例
四角塔共建共享
單桿塔共享共建
美化單桿共建共享
機房類型
目前的移動基站機房按習慣分主要有4種類型:
1)地面新建的移動通信基站專用機房(框架機房、磚混機房、自建彩鋼板房 ) ;
2)利用民用房屋(住宅、賓館、辦公樓、廠房、倉庫等)改造的基站機房;
3)在現有建筑物屋面搭建的簡易機房(集成艙機房);
4)一體化機柜。
自建土建機房
自建彩剛板房、鐵甲機房
一體化機柜
美化機房
(正文完)
責任編輯:張華